近日,成都市新都区率先在新都区人民医院开展冷链药品和医疗器械信息化监管试点,对冷链药械存储环境实施全过程不间断监测和管理,保障冷链全链条不“断链”,破解了冷链药械在医疗机构“最后一公里”接链难等问题。
据介绍,新都区市场监管局、新都区卫健局依托“互联网+”,从三个方面建设冷链监测系统:一是建立实时监控报警机制,信息化管理冷链设备。冷链监测系统通过实时上报温度数据,并设置报警阈值对药械产品温度进行实时监控,超过阈值可就地声光报警、远程短信报警,清晰查看报警设备情况,实现设备信息化管理,确保设备不失控、冷链不断链。二是实现管理数据网络化,信息安全可追溯。系统通过账户权限管理、数据加密保存,有效实现所有操作记录轻松查询、保存,数据信息不可篡改。设置数据保存时间至少5年,温度数据可追踪溯源,为医患纠纷解决提供有力证据。三是实现信息无线传输,高效便捷管理。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采用GPRS等无线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对冰箱、冷库等设施设备采用特制透明纤细探头线,便于管理。
截至目前,新都区人民医院870个品种、950个规格的药品和550余个品种的试剂实现温度全天候实时监测和冷链药械管理可追溯,实现了药械产品从生产、经营到使用不断链,提升了冷链管理水平,减轻了医护人员工作量。下一步,该局还将会同区卫健局在巩固“互联网+冷链监测”系统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针对问题总结经验,持续优化医疗机构冷链管理系统,完善冷链药械管理制度,推进医疗机构药械冷链监测管理系统建设,筑牢冷链药械从生产、流通到使用全链条,推进冷链药械质量整体提升,保障群众用药用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