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6月2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贯彻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会上,法制、药化注册、器械注册、药化监管、器械监管、投诉举报等部门负责人提思路、拿办法、谈措施。这次专题会议,学习贯彻速度之快,部门落实力度之大,会议形式与内容之实,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需要大担当,呼唤新作为。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被社会各界视作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一直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4月1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揭牌以来,紧密结合机构改革、转变职能的实际,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广了一批以落实“四个最严”为目标、以创新监管为动力、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行了“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零见面、零收费、无纸化”“一站式”“一条龙”“最多跑一次”“足不出户网上全程办理”等服务新模式,以及微笑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人性化服务措施,初步形成了思想上高度重视、措施上加大力度、推进上久久为功的良好局面。
改革期待大担当,改革呼唤新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以简政放权放出活力和动力,对不利于产业创新发展、新业态发展的法律法规,及时清理和修订。 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以创新监管管出公平和秩序,推进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监管,加强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监管,坚决整治、严厉打击药品医疗器械领域危害公众健康和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优化服务出便利和品质,寓监管于服务之中,积极推进“互联网+药品安全”,以信息化带动全系统“一网通办”,加快实现全面网上受理、网上审批,实现线上线下功能互补、无缝衔接、全过程留痕,更大限度服务企业,更大力度方便群众。
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事关全局、利在长远,药监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拿出自我革命的精神和兴利于民的情怀,以权力“减法”、服务“加法”激发市场“乘法”,有效降低各类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用药安全有效的新期待,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增进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