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局局长毕井泉签署第36号总局令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公布
《办法》明确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需遵循“线上线下一致”原则
本报北京讯 (记者马艳红) 11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布《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总局令第36号)(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记者了解到,为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行为,保证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今年9月5日,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办法》,11月6日,总局局长毕井泉签署第36号令并公布。《办法》共46条,主要明确了“线上线下一致”原则、平台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义务、送餐人员和送餐过程要求、开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与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章的衔接5方面内容。
关于“线上线下一致”原则,《办法》明确,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按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主体业态、经营项目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超范围经营。网络销售的餐饮食品应当与实体店销售的餐饮食品质量安全保持一致。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查处到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有严重违法行为的,应当通知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要求其立即停止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
关于平台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义务,《办法》明确,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需要履行建立食品安全相关制度、设置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审查登记并公示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许可信息、如实记录网络订餐的订单信息、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经营行为进行抽查和监测等义务;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需要履行公示信息、制定和实施原料控制、严格加工过程控制、定期维护设施设备等义务。
对于送餐人员和送餐过程要求,《办法》提出,送餐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使用安全、无害的配送容器,保证配送过程食品不受污染。送餐单位要加强对送餐人员的培训和管理。配送有保鲜、保温、冷藏或冷冻等特殊要求食品的,要采取能保证食品安全的保存、配送措施。
针对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办法》要求,总局负责指导全国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并组织开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总局组织监测发现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存在违法行为的,通知有关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依法组织查处。
对于与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章的衔接,《办法》明确,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对小餐饮网络经营作出规定的,按照其规定执行。《办法》对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查处未作规定的,按照《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