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蔡建国:提升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性与系统性
本报讯 记者胡芳报道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副主委蔡建国表示,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食品安全面临更多新的挑战,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及信息传播形势变得更加复杂,食品安全监管更需要科学性与系统性。
蔡建国委员指出,近年来,涉及网络的食品安全事件有增无减。网络监管有漏洞,近期被集中曝光的网上订餐业的监管,基本处于空白状况。网络食品安全信息泛滥,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亟须健全。网络的良性引导和教育功能欠缺,目前网络上的食品安全信息,绝大部分仅注重揭发和引导群众关注食品安全事件本身,而忽视引导对食品供应链乃至整个食品消费文化的系统性思考。
蔡建国委员建议:细化和落实网络食品监管。围绕监管部门在网络食品交易监管领域的权限,监管部门对网络食品交易纠纷、投诉机制及相应责任等,做出更加明确、细致和可操作的规定。关于网络电商的法律责任,除加强准入审核以外,还应健全日常网络贸易中的监管机制,防止任何问题食品通过网络流向社会,并切实保障好消费者在网络食品消费全过程中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创新思维,发挥互联网的有利因素,推进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常态化”。如利用互联网强化食品安全教育,增强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做好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食品安全信息管理,除了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的分析防范外,还要做好舆情分析,及时消除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误解和不安;强化政府机构和第三方机构对食品安全的检测及评估信息的公布等。
最后,对食品安全的治理必须要有系统性思维,即要将食品安全问题,置于行业发展规律、产品供需状况、经济社会问题(包括环境污染)、老百姓的消费习惯和食品安全意识水平等多种因素中进行综合分析,不仅要追究监管制度和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还要从根本上铲除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保证食品安全的长治久安。
全国人大代表李秋:开展网络食品销售专项督查
本报讯 记者李雪墨报道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李秋指出,消费者在网购食品时无法鉴别食品是否安全,维权有困难。网络销售食品标示不规范现象也比较突出,有的卖家网售的自制食品只进行简单包装,有些进口食品没有合格的中文标签,存在安全隐患。李秋代表建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应对网络食品销售情况进行专项清理和督查。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对网络食品交易有明确规定,要求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发现入网食品经营者有违规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给监管部门。发现严重违法行为应立即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李秋代表表示,一些第三方交易平台尚未与相关部门数据共享,监管部门无法准确掌握卖家相关信息,检查难以到位。加上网络违法行为是一种较新的案件类型,调查取证等需要新的技术手段。目前,基层执法人员水平与网络监管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网络交易投诉多涉及异地维权,常常出现消费者、交易平台及经营者分属三地的情况,网络交易维权程序复杂、效率低下,维权成本过高,消费者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李秋代表建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应当按照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规定,对网络食品销售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清理和督查,督促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真正牵头履行好职责。此外,还要加强对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的指导和监管力度,帮助交易平台修改相关网络交易规则和网络经营者的自律制度,加快建立网络交易监管执法队伍。探索搭建全国网络食品安全监管平台,完善网络食品销售行业协会的建设,推进网购平台服务商与食品经营网站的行业自律。
全国政协委员蔡建国:提升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性与系统性
本报讯 记者胡芳报道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副主委蔡建国表示,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食品安全面临更多新的挑战,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及信息传播形势变得更加复杂,食品安全监管更需要科学性与系统性。
蔡建国委员指出,近年来,涉及网络的食品安全事件有增无减。网络监管有漏洞,近期被集中曝光的网上订餐业的监管,基本处于空白状况。网络食品安全信息泛滥,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亟须健全。网络的良性引导和教育功能欠缺,目前网络上的食品安全信息,绝大部分仅注重揭发和引导群众关注食品安全事件本身,而忽视引导对食品供应链乃至整个食品消费文化的系统性思考。
蔡建国委员建议:细化和落实网络食品监管。围绕监管部门在网络食品交易监管领域的权限,监管部门对网络食品交易纠纷、投诉机制及相应责任等,做出更加明确、细致和可操作的规定。关于网络电商的法律责任,除加强准入审核以外,还应健全日常网络贸易中的监管机制,防止任何问题食品通过网络流向社会,并切实保障好消费者在网络食品消费全过程中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创新思维,发挥互联网的有利因素,推进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常态化”。如利用互联网强化食品安全教育,增强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做好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食品安全信息管理,除了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的分析防范外,还要做好舆情分析,及时消除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误解和不安;强化政府机构和第三方机构对食品安全的检测及评估信息的公布等。
最后,对食品安全的治理必须要有系统性思维,即要将食品安全问题,置于行业发展规律、产品供需状况、经济社会问题(包括环境污染)、老百姓的消费习惯和食品安全意识水平等多种因素中进行综合分析,不仅要追究监管制度和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还要从根本上铲除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保证食品安全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