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大药厂加注,BTK抑制剂行业走热
时间:2020/12/25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  

      2020年6月3日,百济神州1类创新药泽布替尼胶囊(zanubrutinib,商品名:百悦泽)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在国内上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人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和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此举标志着泽布替尼胶囊成为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BTK抑制剂。在此之前,泽布替尼胶囊已获得美国FDA加速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项疗法的MCL成人患者,成为第一个在美获批上市的中国本土自主研发抗癌新药。

      BTK是血液肿瘤研究领域的前沿靶点之一,全球市场规模超过80亿美元。2017年8月,伊布替尼在中国获批上市,2018年通过医保谈判进入医保药品目录。泽布替尼是国内获批的第2款BTK抑制剂,将与伊布替尼展开正面竞争。

图片1

BTK障碍可导致严重的免疫缺陷

      BTK全称Bruton's Tyrosine Kinase,即布鲁顿酪氨酸蛋白激酶。BTK是酪氨酸激酶Tec家族的成员,是BCR(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信号通路的关键激酶。人源BTK基因的染色体编码了659个氨基酸。BTK基因包括PH结构域、TH结构域、SH3结构域、SH2结构域和SH1结构域。

       BTK的下游受体包括生长因子、B细胞抗原、趋化因子及非特异免疫受体等,因此BTK的活化能引发诸如:细胞增殖、存活、分化、血管新生、抗原表达和细胞因子合成等多种细胞过程。

      而BTK活化的重点在于BTK迁移到细胞膜上,当细胞膜上的一些受体接收到相应配体的刺激后,活化的受体会募集并磷酸化细胞内的信号转导激酶PI3K,磷酸化的PI3K随后将膜上的PIP2转化为第2信使PIP3。PIP3结合到BTK的PH结构域,BTK随后会被募集到细胞膜,随后Tyr-551残基被Syk和Lyn激酶磷酸化。BTK接着在Tyr-223残基进行自磷酸化反应从而具备生理活性。

     BTK激酶参与体内多种重要信号的转导,其活化对多个细胞过程具有重要影响。BTK障碍可以导致严重的免疫缺陷,从而影响B细胞的发育成熟,介导B细胞信号激活,诱导基因表达,从而调控B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图片2

全球4款BTK抑制剂上市

       BTK抑制剂通过与BTK结合抑制其活性。从作用机制来看,BTK抑制剂可以分为两大类:(1)不可逆抑制剂:可彻底阻断信号通路,极大地提高药物的利用效率,但在高浓度条件下,可能引起脱靶效应,带来副作用,代表药物包括伊布替尼、阿卡拉布替尼(以下简称“阿卡替尼”)、泽布替尼等;(2)可逆抑制剂:对靶点蛋白的影响是暂时性的,不会对其造成永久性破坏,产生的副作用相较于不可逆抑制剂可能要小,但目前尚未有上市药物。

      截至2020年8月,全球范围内共有4款BTK抑制剂获批上市,分别是强生和艾伯维联合开发的伊布替尼、阿斯利康的阿卡替尼、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以及日本小野制药的Tirabrutinib。泽布替尼上市前,仅有伊布替尼在国内获批,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以及套细胞淋巴瘤(MCL)。

图片3

药物治疗效果是药物销售增长的核心推动力,BTK抑制剂在CLL/SLL,WM等多种疾病上的治疗效果较好,是推动全球BTK抑制剂行业持续扩张的重要原因。

      伊布替尼是全球首个上市的BTK抑制剂,由艾伯维向Pharmacyclics收购而获得,获批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等疾病。伊布替尼单药成为所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一线治疗的首选推荐方案(证据等级1级)。

      阿卡替尼最初由Acerta Pharma研发。2016年2月,阿斯利康以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AcertaPharma 55%的股权从而把阿卡替尼纳入旗下。2017年10月,阿卡替尼在先后被授予突破性疗法和加速审批之后,被FDA批准上市用于之前接受过其他疗法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

      泽布替尼是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抗癌药,是一款强效BTK抑制剂,作为单药或与其他疗法联合用药,在多种淋巴瘤治疗中开展临床试验。泽布替尼经过分子结构的优化,能够对BTK靶点形成完全、持久的精准抑制。在一系列临床试验中,泽布替尼在MCL、CLL等多种B细胞淋巴瘤中显示了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2019年11月,泽布替尼获得FDA批准在美上市。

销售表现良好推动药企布局

      在全球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市场中,BTK抑制剂的销售额在2019年排在第三位。对比其他销售额排在前列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BTK抑制剂上市时间较早,市场发展更成熟。伊布替尼自2013年上市以来年销售增长迅速,2015年销售额达到12亿美元,2017年上半年已为Abbvie带来了11.8亿美元的收入,美国市场销售额接近10亿美元,增长接近40%。Fierce Pharma预测伊布替尼在2022年可以实现82.9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良好的市场销售表现推动更多制药企业布局BTK抑制剂管线。

图片4

2015年3月,艾伯维通过收购Pharmacyclics获得了伊布替尼(亿珂)。该药自2013年上市后,销售额成倍增长,预计2022年可实现82.9亿美元的销售收入。

      伊布替尼在商业市场的成功,推动医药行业内BTK抑制剂相关收购项目的促成,各大国际药厂通过收购整合资源的方式,进军BTK抑制剂市场。2020年8月,赛诺菲成功收购Pricipia,获得BTK抑制剂产品组合。

图片5

中国市场规模将逐步扩张

      中国BTK抑制剂市场起步于2017年首款BTK抑制剂获批上市,基于获批适应症的需求规模测算,2017年中国BTK抑制剂市场起步,2019年泽布替尼获批上市,中国BTK抑制剂市场迎来第一波增长契机。预计2022年以前,将有新药物或适应证获批,届时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张,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可达14亿美元。

图片6

      中国淋巴瘤患病群体庞大。在淋巴瘤患者亚型分布的排名前5位中,BTK抑制剂获批适应证占14%,主要包括慢性淋巴瘤和套细胞淋巴瘤。BTK抑制剂获批适应证相关的需求人群高达1.3万人。淋巴瘤治疗费用高,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达32.6万元,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的比例高达19%。其中,BTK抑制剂获批适应证套细胞淋巴瘤的患者中,有36%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有20%,慢性淋巴瘤有18%。推动更多更优的BTK抑制剂获批,提高药物可及性及可负担性,为各亚型淋巴瘤患者提供新解决方案,是当前市场需求和重要发展方向。  

      中国本土制药企业研发的BTK抑制剂中,目前仅有百济神州研发的泽布替尼已经上市。但中国本土制药企业在研的BTK抑制剂颇具潜力,如:诺诚健华的奥布替尼和恒瑞医药的SHR1459等。诺诚健华奥布替尼片是第二家申报上市的国产BTK抑制剂新药,目前已经纳入优先审评。而对于恒瑞的SHR1459,TG Therapeutics公司与恒瑞已达成全球独家许可协议,从恒瑞获得BTK抑制剂SHR-1459(TG-1701)在日本以及亚洲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开发权利。

©  2014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14021139号

推荐使用IE8以上、Chrome、火狐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