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存货减少引发涨价 武汉今夏淡水鱼市场难“淡定”
时间:2019/07/05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  

图为市民在超市选购淡水鱼。

  

  6月30日,长江汉江禁渔期结束,江城淡水鱼市场将迎来新的补给,有望稳定近期鱼价上涨的态势。

  

  连日来,记者走访多级市场了解到,由于今年淡水鱼供应存量在5月中旬开始大幅减少,市场价明显上涨。禁渔期结束后,新增的长江鱼、各类河鲜,以及沿海地区的海鲜等,都将集中入市。

  

  不过,业内介绍,淡水鱼过去多年的偏淡行情,让不少养殖户调整养殖产品的选择,加上夏季是淡水鱼养殖的换档期,预计今年夏天江城淡水鱼市场“难淡定”。

  

  淡水鱼开启涨价模式

  

  昨天上午,在汉口后湖大道一家菜市场里,市民肖师傅买了两条鲫鱼,每条不到8两,花了12元。“一斤要8块钱,又涨价了。”肖师傅说,两个星期前买鲫鱼时是7.5元一斤,而5月买的鲫鱼还不到7元。

  

  随后,记者又在汉口的西马路、武昌的团结大道等地走访了3家不同规模的生鲜市场和蔬菜店,发现像鲫鱼、鳊鱼、草鱼等家常淡水鱼品的供应量都不太多,其中最适合家庭消费的8两到1斤左右的鱼偏少。

  

  在这些市场里,鲫鱼每斤从7.5元到9元不等,鳊鱼每斤也在7元左右。有摊主称,从5月下旬开始,批发时就要赶早拿货,鱼价也在慢慢上涨,隔一段时间就贵几角钱。

  

  禁渔期结束有望补市

  

  在武汉白沙洲大市场里,每天有三百万斤左右的淡水鱼发往全国。“从5月开始,批发价就缓慢上涨,最近稳定了一些。”批发商李老板介绍,6月30日的两江禁渔期结束之后,可能会对淡水鱼价产生影响。“两江禁渔期结束对淡水鱼涨价的抑制作用会慢慢显现,但需要一个过程。”农产品市场观察人士海波认为,禁渔期后,淡水鱼市场得到了货量补给,但更积极的影响在于可以带来更多消费选择:“各种河鲜入市,小龙虾供应增多,沿海地区禁渔期也结束,更多平价海鲜可以成为替代品。”

  

  业内认为,在不出现极端天气情况下,禁渔期结束对市场补给的综合影响最快可能在7月中旬显现。

  

  夏季吃鱼或仍难便宜

  

  根据白沙洲大市场的监测显示,5月中旬至今,草鱼、鳊鱼、鲫鱼、鲶鱼等家常淡水鱼的价格在保持缓涨。

  

  武汉市商务局分析,由于去年鱼价一路走低,农户们对养殖常规淡水鱼的积极性降低,很多人改变了养殖品种和规模,供应量减少。

  

  农业专家也介绍,春季是清塘、投苗的黄金期,所以存塘淡水鱼在4月至5月集中出水入市,使得价格持续走低。5月中旬以后,淡水鱼的市场存量大幅消化,价格开始缓慢回升。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禁渔期结束后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市场补给,但由于家常淡水鱼的养殖周期较长,夏季容易出现极端天气,带冰运输成本较高,预计后期仍将呈现稳中慢涨的态势。(楚天都市报记者曹磊 实习生姬文殊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李辉)

(责任编辑:郭厚杰)

©  2014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14021139号

推荐使用IE8以上、Chrome、火狐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