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能便利店到无人货架,再到无人便利店,随着新零售各种场景的落地,巨头布局、资本入场,线上与线下融合开始频繁出现。阿里巴巴对三江购物、盒马鲜生等零售项目的投资,加速了新零售的发展进程,多家无人便利店纷纷宣布大额融资,新零售的大幕已全面拉开。
重构“人、货、场”关系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此前发布的《2017线下零售新生态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进入新常态,增速趋于稳定,但线下销售依旧贡献了3/4的份额。
新零售是指线上和线下的资本捆绑与业务融合,结合智能化技术,“人、货、场”关系开始被重构,也正是这样的重构,实现了电商和实体店商的互相导流。这其中的典型案例,便是今年引发热议的盒马鲜生。
围绕“餐饮体验+生鲜超市零售+基于门店配送”,盒马鲜生利用技术结合了餐厅、超市和外卖服务的三大元素,打造了一个“新零售”生态模型。
消费者可到店购买,也可以在盒马App下单。线上,盒马的特点之一就是快速配送:门店附近3公里范围内,30分钟送货上门。线下,盒马鲜生门店内布局了餐厅和生鲜烹饪等服务,包揽了从购买到体验的全流程。与其说盒马鲜生是个生鲜超市,不如说是实现O2O导流与货品场景化消费的网点。
盒马鲜生方面透露,设置餐厅和生鲜烹饪等服务,一方面聚集人气,达到引流作用;另一方面也是通过现场烹饪服务来促进消费者购买,从而减少货损率,因为对于生鲜行业而言,货损控制非常重要。
“餐饮+物流+APP”的复合功能模式,大幅提高了门店及物流的营运效率,进而形成了较高的“黏性”和线上转化率。
盒马鲜生创始人侯毅曾提到,其线上订单占比超过50%,营业半年以上的成熟店铺可达70%,线上用户转化率高达35%。华泰证券研究报告也显示,盒马鲜生首家门店上海金桥店2016年全年营业额约2.5亿元,坪效约5.6万元,远高于同业平均水平(1.5万元)。由此来看,盒马的门店运营效率远超传统商超。
物流升级成帮手
当新零售时代来临,“人、货、场”将从传统的员工关系管理、货品管理和卖场管理演绎为包含对消费者的定位、生活方式带动商品的推荐和包括物流等环节在内的全方位用户体验。
重构“人、货、场”关系,物流行业的升级是必不可少的助力。以菜鸟网络为例,2017年的“双11”,菜鸟用一周时间为世界各个角落送达了10多亿个包裹,提高效率的同时,菜鸟也在配合传统零售业向新零售业态转型。
通过前置仓配置、人工智能预测订单量、机器人分拣货物等物流策略和新科技的应用,菜鸟网络提出了电商库存全面共享的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即“一盘货”。从今年6月与雀巢率先合作试水,将天猫上所有货物库存共享至今,“一盘货”的成果显著:跨仓发货比从60%降低到10%,“双11”库存备货比降至1∶1.25。
业界曾戏言:新零售颠覆的是传统快递。事实上,零售的本质从来都是体验和效率。新零售或者说智慧零售,其演进离不开每个环节的升级。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也曾指出,“线上、线下以及物流的结合才会诞生新零售”。为进一步推进新零售战略,阿里巴巴此前对外公布,将增持旗下菜鸟网络的股份,并在已投入数百亿元的基础上,未来5年继续投入1000亿元,除了用于数据技术等领域的研发,还用于智能仓储、智能配送、全球超级物流枢纽等核心领域建设。
无人零售应运而生
“货”和“场”的问题解决了,最不能忽视的“人”也在发生变革。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商家也必须考虑从规模经济到单客经济发展,深度挖掘每一个顾客的价值,而最能满足个人价值的方式就是消费者“自由决定”,于是“无人”零售应运而生。
近来,饿了么、美团等陆续宣布进军无人零售市场。“根据我们的零售业数字化成熟度研究,如今已进入‘随经济’时代,即随时消费、随时支付和随时取货,所以无人零售是有前景的。”德勤中国合伙人赵健称。
但在欧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兼无人值守商店项目负责人吴泾清看来,要实现无人店的整体盈利并不容易。“无人店在选址拓展、相关监管、后台系统投入、安全性、顾客自觉度等方面都有挑战。关键是算上后台系统等整体成本,无人店究竟几年能盈利尚未可知。”
虽然挑战重重,但电商向线下布局低成本获客渠道,并转换为实体商业平台,这样的策略依然搅动了整个零售市场,巨额资本的涌入和传统零售商的转型甚至退出,将重构零售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