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剂服务供应商——药明生物技术(2269.HK)6月13日在香港挂牌上市,股票开盘报25港元,较招股价20.6港元高出21.35%,后一度最高飙升到28.7港元,高出招股价39.3%。
此次IPO共发行1.93亿股,最终招股价定为20.6港元,位于招股价区间为18.6港元至20.6港元高端,最多筹集资金约39.8亿港元,其中,10%为公开发售,90%为国际发售。
由于公开发售部分获超额认购36倍,启用香港公开发售的重新分配程序,共约3600万股国际发售股份由国际发售重新分配至香港公开发售,最终,香港公开发售股份占全球发售股份的30%。
药明生物技术上市前投资者几乎各个来者不凡,其九个财务投资者包括博裕资本、联想旗下君联资本、淡马锡旗下的Temasek Pavilion、汇桥资本、马云旗下的云峰基金、平安集团、高瓴资本、红杉资本及浦银国际。
在筹资用途方面,药明生物拟将45.1%所筹资金用于偿还全部未还清银行融资,约44.9%所筹资金用于业务拓展,包括于无锡基地新设施的建造及设备购买,上海基地新设施的建造及设备购买,及现有设施的改进及维护;约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募资用途表
药明生物为生物制剂的发现、开发及制造提供一体化及高度订制的内容服务,总部位于江苏省无锡市。
据全球市场研究公司及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16年收益计算,其于中国生物制剂研发服务市场排名第一,于全球生物制剂研发服务市场排名第五,市场占有率分别达48%和1.8%。截至2016年底,团队由732名科学家组成,营运一间细胞培养开发实验室,配备逾260套独立容量为1升至200升不等的生物反应器,目前正在建造全球最大的使用一次性生物反应器的生物制剂商业化生产设施,规划产能3万升。
财务资料显示,截至2014、2015及2016年底,药明生物分别录得收益为3.31亿元、5.57亿元及9.89亿元,三年内净利润分别为4198万元、4451万元和1.41亿元,收益主要来源为美国及中国客户,两地收益占总收益的90%,而2015至2016年间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由新综合项目中美国及中国两地客户的收益增长带动。截至2016年底,药明生物的毛利率为39.3%。
截至记者发稿,药明生物报28.3港元,高招股价37.4%。
(本文转载自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