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市场扩容迅猛婴辅行业应坚守质量至上
时间:2017/05/18  来源:中国医药报: :  

        坚定促进提升婴幼儿整体健康水平,坚决执行质量至上的基本原则,坚守诚信自律和履行社会责任,坚持品牌战略增强综合竞争力。

        随着中国二孩政策的放开,家长科学喂养意识的提升,国内婴幼儿辅食市场进入迅猛发展阶段。然而,我国婴幼儿辅食的质量安全水平仍有待提升,家长们给孩子添加辅食时也存在盐过量、蔬菜和水果严重不足等误区。如何让中国宝宝吃上更营养安全的辅食?婴辅行业怎样持续健康发展?在53日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召开的婴幼儿辅助食品政策法规宣讲会议上,150余位法规专家、营养专家与企业代表共同研究、探讨了与婴幼儿辅食相关的各项政策法规、标准体系,科学喂养方法以及婴幼儿辅食的研发和创新趋势。

        质量有待提升 行业发起自律

        在中国婴幼儿食品市场上,婴辅所占份额并不高。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婴幼儿食品总产值约为709亿元,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值为630亿元,婴幼儿谷类辅食和罐装辅食分别为65亿元和10.5亿元。2015年国内婴幼儿辅食市场约百亿元,婴幼儿辅食生产企业约110家。随着千禧一代成长,二孩政策放开,消费习惯升级等,我国婴幼儿市场保持着极快增长,市场容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根据国家抽检结果显示,2016年我国婴幼儿辅食抽检合格率约为92%,低于96.8%的全国平均水平,与同属于婴幼儿食品的婴幼儿配方乳粉99.2%的抽检合格率更是相差甚远,与消费者的需求和期待还有较大差距。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韩军花表示,在婴辅食品抽检监测中发现的问题通常是:营养指标不符合国标要求,包括水分、碘和维生素D等;营养指标符合国标要求但不符合产品明示值,包括脂肪、钠、维生素A等;微生物指标不符合国标要求,主要是菌落总数超标。

        政府监管部门非常重视婴幼儿辅助食品的质量安全。今年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了《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年版)》(简称《婴辅细则》);4月,国家总局再次发布通知,要求各地监管部门落实《婴辅细则》,确保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工作顺利进行。此次宣讲会上,国家总局食监一司相关人员进一步解释了《婴辅细则》修订的背景,强调了政府整顿市场,规范行业发展,加强辅食安全监管的信心与决心。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表示,当前,中国婴幼儿辅食产业正处在快速发展期,机遇很多,挑战同样很大。为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助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协会发起了行业自律倡议:坚定促进提升婴幼儿整体健康水平,坚决执行质量至上的基本原则,坚守诚信自律和履行社会责任,坚持品牌战略增强综合竞争力。

        执行难点并存 企业面临大考

        面对新《婴辅细则》,企业都表现出认真研讨、加快落实的积极态度。卡夫亨氏大中华区法规经理甄常熙表示,在《婴辅细则》征求意见时期,亨氏已组织内部研读条文、集中讨论,并对照征求意见稿先自查差距、分析风险、讨论整改措施。在《婴辅细则》正式出台后,亨氏还多次向起草专家咨询新条款,澄清条文细节,咨询工厂属地监管部门的意见;今年4月接到通知后,进一步明确换证期限,各地制定了换证审核时间表,加快落实整改计划。

        《婴辅细则》起草专家之一、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蔡玮红教授介绍,《婴辅细则》修订过程中,专家组先后赴生产企业数量最多、龙头企业最为集中的广东、上海、江西等地开展调研,并数次召开企业研讨会,征求企业意见。她表示,《婴辅细则》要求企业建立产品研发管理制度,建立自主的研发机构并有独立场所、设备、资金保障,配备专职研发人员等,而目前大多数婴辅生产企业的研发能力都比较薄弱;《婴辅细则》要求企业对原料中的每批次大米都进行铅、铬检验,对所用的每批营养包进行铅、砷项目检验,对出厂产品要进行每批次全项目检验并留足数量,因此对企业检验能力要求较高,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去达到相应标准。此外,《婴辅细则》中“建立产品追溯制度及电子信息化管理记录系统”的要求,也使中小企业产生了一定压力。

        韩军花指出,婴辅生产企业在执行标准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产品定位不清晰,比如名称为宝宝肉松、宝宝果泥等,执行的却是普通肉松标准;再比如清火宝、奶伴侣等,产品适用年龄标示为“6个月以上婴幼儿”,但执行的产品标准并不符合现有的几项婴幼儿辅食标准。二是没有正确理解婴辅食品标准体系与《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的关系,如GB 14880附录C列出了允许用于特殊膳食用食品的营养强化剂及化合物来源,但并不是所有列出的营养素都可以用在婴幼儿辅助食品中。

        拒绝虚假宣传 加快研发创新

        “当前,辅食市场品牌多,种类杂,行业集中度较低。”雀巢营养科学院高级营养顾问蓝航莲介绍,目前排名前三的嘉宝、喜宝、亨氏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仅为10%10%7%57%的市场份额被不知名品牌占据。

        部分婴幼儿辅食存在随意添加的现象。韩军花举例,婴幼儿罐装辅食的目的是在婴幼儿的膳食结构中引入新的食物,逐渐减少乳类的比重,并不是为了增加营养素的摄入。某进口产品就犯了在罐装辅食中使用营养强化剂的错误,画蛇添足地在肉泥中加入了钙、铁,果泥中添加了B族维生素。江西某企业则在谷类辅食中添加了乳酸亚铁,而乳酸亚铁不在附录C中,因此不能使用。此外,婴辅食品中不能添加香辛料,因为这会影响婴幼儿味蕾,过早造成刺激,一种常见的错误是企业在产品里误加了欧芹,而我国是把欧芹列入香辛料和调味品名单的。

        从2018630日起,未取得婴幼儿辅食类别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将不得生产婴幼儿辅食,百亿元的婴幼儿辅食市场即将迎来重新洗牌。同时,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对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排查,特别对标称“婴幼儿食用”“6个月以上婴幼儿食用”等食品清查,不符合食品安全国标或标签标识存在虚假宣传、误导消费的婴幼儿辅食将被查处并召回。

        蓝航莲表示,准入门槛提升、消费升级大势促使婴辅企业在创新研发上加大投入。目前,国际市场上婴辅食品的创新趋势是:方便使用的包装,稀有谷物、高端的食品,高压灭菌、不含防腐剂以及纯天然不含添加剂的食品。在中国,使用山药、红枣、猪肝等本地食材生产的产品,具有败火、健胃辅助功能的辅食,强化多种营养素的辅食以及进口食品和进口食材用料都符合消费潮流。

 

©  2014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14021139号

推荐使用IE8以上、Chrome、火狐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