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湖北医药学院首进ESI全球排名前1%侧记
时间:2017/04/05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  

培育特色 争创一流——湖北医药学院首进ESI全球排名前1%侧记

        20173月,湖北医药学院“临床医学”学科首次进入ESI排名前1%,作为一所地处中西部地区的省属医药院校,有着区域位置不优、办学规模不大的先天不足,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实属不易。

湖北医药学院党委书记、校长涂汉军说:“这是湖北医药学院实施学科建设战略的阶段性成果,是从量变迈向质变的转折点。自此,湖北医药学院迈向学科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近十年来,湖北医药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大力实施学科建设系统工程,支持一批引领学校发展的重点学科,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大力提升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通过“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学科建设,“十三五”期间的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引进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培育并打造了一批重点学科团队,学科创新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学科成果取得了重大突破。

        湖北医药学院过去的十年,是聚学科高端人才的十年,是创核心特色平台的十年,是铸医药大学梦的十年。

        外引内培,聚学科高端人才

        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为聚集学科高端人才,过去十年,湖北医药学院实施高端人才“外引内培”战略,先后外聘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Ferid Murad,美籍华裔科学家钱煦院士,中科院院士邓子新、曾毅,工程院院士樊代明等50多位国际国内著名专家、中青年学者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特聘教授或首席学科带头人。

        据湖北医药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周明华教授介绍,湖北医药学院现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百人计划”、“111工程”和“新世纪人才工程”等人才9人、省高端外国专家1人、首届医学领军人才3人、楚天学者17人,博士221人;建设了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7个省级优秀创新团队;培养了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5人、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4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78人;造就了40余人(次)获得国家、省“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正是高端人才的集聚,才造就了一系列科技成果的涌出。”周明华说。

        立足本土,创核心特色平台

        身处一个“迈向平台战略的引爆时代”,搭建优质的科研平台和工作环境是高校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的关键,建成高水平的学科和丰富的学科发展资源也有利于实现人才发展的良性循环。作为一所不在省城的中西部地区省属高校,湖北医药学院举全校之力开展大平台建设。

        近十年来,湖北医药学院立足丰厚的本土资源,相继建成一大批国家、省级实验室,如生物医药发展研究院、南水北调水源地环境与健康中心、胚胎干细胞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当特色中药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国家中药药理三级(肿瘤)实验室、卫生管理与卫生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脐带血干细胞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及SPF级实验动物中心等。这些平台的建成强力支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和护理学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护理学3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外科学、内科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麻醉学、生理学等8个“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的飞速发展。

        丰富的科研平台为一大批专家教授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由十堰市引进的首位博士王家宁主持的临床医学研究所,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和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方面取得了不俗的业绩;由戴宗晴教授首创的肝癌冷冻疗法和发明的国内首台冷冻冶癌机,在临床推广与应用备受关注;加拿大籍华人、国际干细胞研究领域高端人才李东升教授主攻的人胚干细胞研究,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由张昌军教授领军的生殖医学研究所,诞生了湖北省首例试管婴儿,受到业界广泛好评。

        高校智库是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推进十堰市“一主四大”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湖北医药学院高标准建设了武当特色中药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药用植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省级科研平台,培育了鄂西北首个GAP认证种植基地,获批湖北省“2011计划”即武当山地区道地药材产业化关键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与企业共同建成了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生产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湖北省校企共建金银花精深加工研发中心等2个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3个产学研基地,11个省级科研平台,2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实现多项成果转化。

        争创一流,圆医药大学梦

        学科体现大学的学术禀赋,体现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龙头。作为湖北省及鄂、豫、渝、陕毗邻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西医类普通高等医学院校,近十年来,湖北医药学院学科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共承担和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771项,其中参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项、“973”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项目“华中区域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前瞻性队列研究”1项,承担国家科技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项、农业部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1项、教育部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3项,获湖北省“3551光谷人才计划”重点项目1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55项、市厅级科研奖励150项,鉴定科技成果202项,获得发明专利324项。收录SCIEIISTP论文956篇,统计源以上中文核心收录11753篇,出版专著、教材502部。其中影响因子≥5.0SCI收录论文95篇,在NatureScienceThe LanceCell Metablism等国际尖端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引起业内人士高度关注。

        十年磨一剑,据2017310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发布的最新ESI数据显示,湖北医药学院“临床医学”学科首次进入ESI1%,湖北医药学院作为新晋高校首次入榜。这标志着近十年来,湖北医药学院临床医学在学科实力和学术水平方面的提升已取得明显成效,加快了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步伐。

        “医药大学梦”承载着湖医药几代人的梦想。今天,在新的发展起点,湖医药人正在追逐更高梦想——在“十三五”时期,将学校建设成“省属一流、国内知名、国际知晓的高水平有特色医药大学”。胸怀理想与抱负,带着改革勇气和创新胆魄的湖医药人,定会谱写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医药大学的辉煌篇章。

©  2014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14021139号

推荐使用IE8以上、Chrome、火狐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