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白毅报道 11月18~20日,由中国药学会与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主办的2016年中国药物制剂大会在南京召开。本次大会以“药剂学发展和制剂创新”为主题,来自国内外药剂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在会议中深入交流与探讨了该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与会专家指出,当前,医药科学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我国药剂学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正在缩小,但还需进一步追赶,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而努力。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执行会长潘广成教授谈道,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要促进医药产业发展。包括加强医药技术创新: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医药创新和转型升级。加强专利药、中药新药、新型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等创新能力建设,推动治疗重大疾病的专利到期药物实现仿制上市。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到2030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药和诊疗装备国际市场份额大幅提高,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国产化率大幅提高,实现医药工业中高速发展和向中高端迈进,跨入世界制药强国行列。纲要提出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总体战略部署和具体目标,为医药产业和药物制剂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药剂学研究在新药研究开发和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吴晓明教授指出,近年来,经过广大药剂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我国在靶向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片剂成型理论、中药新剂型等方面研究都取得可喜成果。
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姚文兵教授也表示,我国药剂学已从上世纪50年代以前的调剂学进入到药剂科学的新时代,制剂产品从传统经验工艺上升到科学制药水平,又在有关学科的相互渗透下逐步成为医学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药剂学已从单纯的技术型学科向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综合型学科发展,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缩小,特别是在靶向给经系统、透皮给药系统、药物制剂稳定性理论和方法等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在靶向给药系统研究方面形成了一定优势。
“我国已经成为制剂大国,但还不是制药强国。”潘广成强调,当前,全球制剂学领域迅猛发展,各种新剂型不断涌现,药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为我国药剂学工作者与药物制剂研发生产企业创造了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吴晓明表示,“健康中国2030规划”,为广大药剂学工作者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世界药学发展现状和趋势来看,药剂学研究将向更微观、跨学科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广大药剂学工作者应加强新型给药系统、制剂新工艺基础和应用研究,加大药用辅料及药品包装材料的研发力量,加强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以有力推动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以及医药科技和产业健康发展。
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的近1500名药剂学工作者参加了本次大会。会议的召开为药剂学工作者及时把握药物制剂领域的发展动态,获取国内外研究成果和信息,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药物新型制剂发展提供了良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