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亚太卫生政策决策者研讨会上,多国卫生政策决策者及知名专家学者聚焦人口老龄化和老年医疗问题,围绕“为老年人助资并提供健康护理:创新解决方案”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刘国恩教授表示,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全球,老年护理问题都给医疗系统管理、筹资及决策带来挑战。国外发达国家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已经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医疗技术、养老模式以及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全科医疗应对老龄化挑战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和老龄化速度均位居世界第一。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张国有教授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未富先老”带来的社会问题、满足基层医疗服务需求问题和是否需要提高老龄人口劳动参与率问题。
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分享了不同国家的先进经验。欧洲制药工业协会联合会总干事主席理查德·伯格斯特龙指出,中国和欧洲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医疗卫生体系重点正从急救或住院性质的急救,如心脏病突发送医抢救逐渐过渡到对慢性病的医疗和管理。
2009年我国政府启动了新一轮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了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但基层医疗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张国有教授指出,对大多数老人而言,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是医疗需求的主要内容,比较适宜的是发展基层全科诊所,但现在医疗服务结构与需求还有很大距离。其原因一是还没有形成不同级别的医院之间的分工和定位,基层全科诊所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发展;二是单位编制束缚了医生的流动性,制约了基层全科医疗队伍的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表示,在一个比较好的分级医疗的诊疗体系中,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医生应提供80%左右的医疗服务。老年人大多患有慢性疾病,因此在基层、社区得到诊疗服务是最恰当的。
药物可及性仍需加强
毋庸置疑,目前老年病用药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
国家卫计委原药政司司长郑宏指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有效供给不足,农村老年人常见慢性病防治负担重,整体医疗保障水平不高;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差距大,针对老年人的社会救助体系不完善,相关养老保险发展缓慢,年龄门槛高;老年人群用药费用负担情况不容乐观;随着各级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逐年加大,老年患者用药的可及性不断提高,但对于长期用药的老年患者来说,费用负担依然较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董朝晖表示,医保部门应提高管理能力,加强医疗服务监督,控制滥用。同时要守住医保费用底线,通过延迟退休、退休人员缴费、财政补助等政策综合运用,从政府、社会、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老龄化带来的医保基金压力。(□ 本报记者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