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而言,虽然价格上让利,但进入医保是颗“定心丸”,它是之后获得更大市场、确保销量弥补价格差的基础。
国家卫计委补充说明的鼓励优先采购和使用谈判药品、允许患者凭处方在社会药店购买药品、各地不再另行组织谈判议价等呼吁,都是要在兑现纳入医保体系的承诺之上。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有专门的遴选程序和原则,还要对基金压力进行测算,纳入国家医保目录需要一定的时间。
国家卫计委近日公布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替诺福韦酯和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埃克替尼、吉非替尼3种药品降价幅度分别达到67%、54%、55%。专利药、进口药价格昂贵,是导致百姓“看病贵”的原因之一。3种专利药价格“打对折”的谈判结果,可以极大地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那么,实惠何时能真正装进患者的口袋?
谈判药何时真便宜
宁波的慢性乙肝患者陈女士一直服用恩替卡韦缓解病情,但最近打算备孕的她在医生建议下,开始服用适合妊娠妇女服用的替诺福韦酯。“换了新药后,经济压力一下就上来了,之前的药进了医保,价格便宜,还有进口药和国产要可以选择,而改用的替诺福韦酯一盒1500元全部自费,花销是原来的好几倍。”
在网上看到国家出面和企业谈判,把替诺福韦酯的价格从1500元降到490元,陈女士马上到医院和药店咨询,但得到的回复都是“价格尚未调整”,期盼降价政策早日落地的她只能等待。
3种药品中唯一的国产原创药埃克替尼,由浙江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自从降价结果公布后,有不少外省患者咨询具体执行时间,“但因目前没有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暂时还是执行原价。”
根据国家卫计委要求,各地要在6月底前完成谈判药品集中挂网。国家卫计委药政司司长郑宏介绍,在国家谈判之前,已有十几个省把谈判药品纳入各地医疗保险合规费用范围。
医保“松口”是成交关键
尽管“腰斩”后的价格对百姓来说是巨大的让利,但不少医药行业从业者表示,从价格公布到能按下调后的价格买到药,还有一段路要走,正所谓“破冰”不易,“筑路”更难。“前提条件就是能否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全国市场对企业来说才有‘舍价换量’的动力。”浙江省卫计委药政处处长王桢说。
对企业而言,虽然价格上让利,但进入医保是颗“定心丸”,它是之后获得更大市场、确保销量弥补价格差的基础。国家卫计委补充说明的鼓励优先采购和使用谈判药品、允许患者凭处方在社会药店购买药品、各地不再另行组织谈判议价等呼吁,都是要在兑现纳入医保体系的承诺之上。
从多个省市卫计委了解的情况看,此次谈判虽然由国家卫计委主导,并且多部门联合发文,但是否纳入医保决定权不在卫计委,医保是否“松口放行”是降价落地的关键。
目前,各省份对接医保,做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和省级人社部门沟通协调,待其确切回复后,再决定下一步是否挂网采购;二是把沟通工作进一步下放,因为医保基金基本上由市、县各自统筹,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纳入何种保障形式。
专利药“到期”仿制药能否跟上
据了解,通过价格谈判将创新药品纳入国家医保体系是国际通行做法,这一举措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可负担的、高质量的创新药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一次改革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此次谈判结果肯定会在相关领域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副院长常峰表示,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有专门的遴选程序和原则,还要对基金压力进行测算,谈判药纳入国家目录需要一定的时间。
业内专家表示,此次专利药能达成如此大幅度的降价协议,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中两个品种在中国的专利即将到期,国内仿制药已“摩拳擦掌”,准备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因此专利药提前降价放量意在抢占市场。据了解,仿制药是与原研药具有相同活性成分、剂型、给药途径和治疗作用的药品,国内大部分药品均为仿制药。
王桢认为,药品研发成本高,专利保护是必要的,能够保护企业的研发积极性。但是,当专利保护期结束后,对仿制药的生产应开辟较快的审核通道,批准有资质有条件的企业生产,方便百姓买到安全低价的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