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本土外资药价降幅差距大 福建片区二次议价争议多
时间:2016/04/18  来源:中国医药报: :  

    由于拥有三明医改这个明星样板,福建省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因此也备受业界关注。近日,有行业人士爆出了福建省各片区带量采购中跨国药企和本土企业产品降价对比情况。数据显示,在各片区带量采购中,跨国药企的药品入围价和确标价差别不大,而国内品牌药企则几近全线溃败。
    中国药招联盟发起人耿鸿武认为,要改变跨国药企和本土企业在招标中“冰火两重天”的状况,实现国产药可替代,必须多管齐下——调整招标规则、提高本土企业产品质量以及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集中度。
    冰火两重天
    20158月,《福建省医疗机构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实施方案(2015年修订版)》显示,在公开招标中,该省将根据《竞价药品评审办法》和《议价药品评审办法》确定入围产品,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入围品规的基础上,由各采购片区医疗机构实行联合体带量议价采购。而这种“由各采购片区医疗机构实行联合体带量议价采购”,即为业内所称的福建招标二次议价。
    二次议价显然是要在省级入围价格基础上再砍一刀。但近日有行业人士向媒体爆料称,在福建的二次议价中,跨国药企降价幅度很小,有的甚至分厘未降;而国内品牌企业则因降价压力巨大,不投标或者部分弃标、投标不中标,大批退出福建市场。
    根据该行业人士提供的资料,在二次议价中,跨国药企共有294个品种中标,其中有214个品种价格降幅为0~1%(含1%),占比高达72.79%。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这214个品种中,有96个品种价格降幅为0,即分厘未降。此外,有56个品种价格降幅为1%~5%,占比19.05%。从整体看来,跨国药企产品价格降幅不高于5%的中标产品占比高达91.84%
    数据也显示,在294个外资药品中,降幅超过20%的品种仅有两个,其中美吉斯制药(厦门)有限公司的氟康唑胶囊,入围价为4.18/盒,确标价为2.24/盒,降价幅度最大,为46.41%
    “而根据省标结果粗略列出的因价格原因被逐出市场的本土百强药企品规有604个。”一位行业人士称,以省标入围为例,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华北制药、瑞阳制药等企业的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皆因“超限价无效报价”而退出,山东罗欣和石家庄四药的氨溴索产品均显示“撤标”,恒瑞制药、中美华东的注射用奥沙利铂则处于“拟淘汰”状态。
    此外,一些同品种、同规格药品价格降幅在跨国药企和本土药企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伊曲康唑胶囊,西安杨森入围价为103.46元,确标价为103.46元,降幅为零;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入围价为46.04元,确标价为32.23元,降幅为30%。阿德福韦酯片,葛兰素史克(天津)入围价为207.65元,确标价为197.27元,降幅为5%;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入围价为55.2元,确标价为27.16元,降幅达50.80%。格列齐特缓释片,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入围价为45.11元,确标价为44.19元,降幅为2.04%;山东司邦得制药有限公司入围价为14.27元,确标价为6.44元,降幅高达54.87%
    结果不意外
    “作为协会,我们不收集会员单位的价格信息,因此对福建二次议价的结果,我们也没有办法回应。”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沟通部总监左玉增表示。
    但有外企人士认为,跨国药企的产品即使不降价也能中标,还是因为有强烈的市场需求支撑。“如果市场没有需求的话,医疗机构也不可能说不降价也要采购。客观地说,在公立医院,医生还是倾向于使用原研药品,一是患者有需求;二是国内药品质量参差不齐,对于一些价格较低的国产仿制药,医生也不太敢用。”
    而耿鸿武则认为,在现有的招标政策下,福建二次议价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在意料之中的。
    根据福建省药招方案,公开招标的药品皆是竞价药品和议价药品。竞价药品以基准品限价为最高限价,并且采用“双信封”评审。其中商务标报价不得高于本次集中采购的基准品最高限价,不得高于该产品全国的最低中标价,也不得高于福建省的现行销售价格。福建药品招标也被业内形容为“要么放弃,要么放血”。
    对于议价品种,方案规定,议价药品仅1家的,应在该品规201111日~2015531日期间正式公布的全国最近一期省级药品集中采购本企业最低中标价基础上进行报价,降幅≥5%的,直接拟入围;降幅达不到5%的,由评审专家委员会进行投票,票数过半数的,予以拟入围,否则出局;议价品种为2家的,在各自品规201111日~2015531日期间正式公布的全国最近一期省级药品集中采购本企业最低中标价基础上进行报价,降幅≥15%的,拟入围;降幅达不到15%但≥5%的,交专家进行票决,专家票决票数过半数的,予以拟入围,否则出局;降幅达不到5%的,出局。
    “本土企业的产品多为竞价药品,企业间竞争激烈,降价压力大;而跨国药企的产品则多为独家议价药品,略微降价就能拟入围,即便不能直接拟入围,评审专家委员会投票半数通过即可。”耿鸿武说。
    “本土百强企业药品大面积退出福建市场,实际上多为弃标。这跟企业投标策略有关系。”国内一家大型制药企业销售老总对记者说,现在中标价格非常透明,而且省与省之间多为价格联动,企业不能为了福建一个省而放弃全国市场,这也是为了确保企业价格体系的稳定。也不排除有企业利用游戏规则,为了让自家二线产品中标,不惜低价投标,造成恶性竞争。
    另一位企业高管也坦承,自家有产品是因“超限价报价”而未能入围:一方面确实价格无法降到限价要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该品种是企业的一大利润来源,而“福建这个市场过于特殊”,企业主动放弃。
    出路在改革
    “事实上,不管是在福建还是在安徽,跨国药企的药价都没能降下来。”耿鸿武说,难以落实到位的带量采购和各省市区之间的价格联动,使得企业不敢降价。
    2015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号)规定,要落实带量采购;同时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允许以市为单位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自行采购。“试点城市成交价格不得高于省级中标价格。试点城市成交价格明显低于省级中标价格的,省级中标价格应按试点城市成交价格进行调整”。
    “这实际上使得市场规则和行政手段发生了冲突。”耿鸿武指出,带量采购实现以量换价,是有效降低药品价格的市场手段。以单价为5/盒的药品为例,如果某省真正能够实现带量采购5000件且能消化完,企业将单价降到4/盒是有可能的。但目前从国家到各省份对药品集中采购都要求实现价格联动,也就是说,该企业承诺给某省4元的单价,将直接带到其他各个省份的药品招标中。而同一个品种在全国各省份的销量是绝对不一样的。企业想遵循量小价高、量大价低这一市场规则,就只能在某些省市弃标保价。
    耿鸿武认为,要想改变跨国药企和本土企业在招标中“冰火两重天”的境地,除了改变游戏规则、落实带量采购外,还必须加快实现国产仿制药可替代的步伐。远大医药集团管理总部副总裁李猛也曾公开表示,福建省药招确实是将本土企业逼到了“要么放弃市场,要么放弃利润”的悬崖。但从长远来看,这还是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与产业集中度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今年“两会”期间,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对本土企业的建议也是提高自家品种的竞争力,多研发一些独家的且确实有临床疗效的品种。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则指出,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如总额控费、按病种付费、二次议价下来的价差利润归医院所有等,都将激励医疗机构减少高价药的使用。

©  2014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14021139号

推荐使用IE8以上、Chrome、火狐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