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集聚、辐射和龙头带动作用显著,品牌实力不断增强,引领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稳步发展。据湖北省统计局统计,2014年该省生物医药规模产值1048亿元,同比增长16.7%,排全国第9位,中部第3位。
龙头企业领头发展,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目前,湖北省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增至183家,其中人福医药集团、宜都东阳光药业集团等17家企业进入全国医药工业500强,人福医药集团今年主营业务收入可望突破100亿元。医药产业培育了一批知名大品种,单产品销售收入过1亿元的有24个,过2亿元的有9个,过3亿元的有5个,其中人福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和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单产品的销售收入均超过6亿元。
产业集聚发展,园区建设提速。医药产业聚集趋势明显,武汉、宜昌、十堰、荆门、鄂州、天门、黄石、黄冈、仙桃等18个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差异化建设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综合实力在全国108家生物产业园区排名中跃升到第2位。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药园、医疗器械园新增签约项目87个,完成投资超过57亿元,12个项目正在建设,聚集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37家,新增注册资本过亿元的企业有18家。
兼并重组继续活跃,招商引资强力推进。医药行业兼并重组继续保持活跃,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以2800万元购买浙江奥瑞特制药有限公司17个皮肤外用药品文号;1.4亿元收购天津晶明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4.2亿元收购主要生产隐形眼镜和护理液的上海卫康光学眼镜有限公司55%股权。十堰市、宜昌市分别与华润医药集团、广州医药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已开启项目落地深度合作。武汉、宜昌、襄阳、十堰等地市引进了一批对全省医药产业升级有重要影响的大项目和配套产业。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两园区引进了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上海联影医疗科技公司、凯鹏华盈和华大基因全球生产制造中心。
创新能力有新提升,创新平台建设步伐加快。医药企业纷纷与武大、华科、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等多所高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2014年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83份。湖北省中药联盟成功获批国家中药产业联盟,7个中药材基地通过国家中药材GAP认证,认证数位居全国第5位;认定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园)50家。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获批8项。该省共获得药品注册批件17个,其中新药批件3个;建成药物筛选靶标发现平台、新药中试临床供样平台和大规模哺乳动物细胞生产基地,已聚集100余家相关企业,打造了全国最完整的基因工程药物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