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慈云帆”QC小组成立于2012年,由9名成员组成,截至目前已完成多个课题的攻关任务。今年,在第39次全国医药行业QC小组成果发表交流会上,小组带来“提高伏立康唑原料药成品收率”课题,再获一等奖和最佳发表奖。
2017年初,小组就开始构思本次攻关课题,当时正逢市场对伏立康唑原料药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小组力图通过课题攻关,提升该原料药的产量。
伏立康唑是一种抗真菌药,治疗侵袭性曲霉病,治疗由足放线病菌和镰刀菌属包括镰刀菌茄碱引起的严重的真菌感染,自2016年底市场对原料药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原料药总收率范围为10.0%~35.6%,生产平均收率仅为17.5%,每批约产出3.5kg,根据市场需求,提高产量可大大减少生产批次。结合公司本着“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原则,提高伏立康唑原料药成品收率迫在眉睫。
小组成员根据PDCA循环展开攻关工作,将此次的课题目标设为“提高伏立康唑原料药成品收率至25.0%以上”。
小组成员由生产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和质量检测人员组成,成员均多次参加QC攻关工作。本次攻关工作进展十分顺利,结合丙泊酚的微观流程图,小组成员头脑风暴从十二条末端因素中确定了五条主要因素:一是搅拌桨类型不适用,二是起始物料A纯度差异大,三是冷却结晶时间长,四是冷却结晶温度高,五是干燥时间长。
经过对要因进行分析、研究,小组成员对每条要因都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一一实施后,立即组织人员对攻关效果进行检查。按照攻关后的工艺参数,以现有工艺批量组织生产,统计16批伏立康唑原料药成品收率,平均值为25.6%,圆满达成攻关目标。同时,此次攻关还产生经济效益约6.9万元。结合攻关成果,小组成员牵头优化了伏立康唑原料药的生产工艺,解决了成品收率偏低的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使产品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
(责任编辑:齐桂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