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药品网讯(记者郭婷) 9月24日,由中国中药协会主办的2019年全国胶类中药质量保障及产业发展论坛在杭州举行。记者在论坛上获悉,《鹿角胶质量规范》团体标准已通过会议审查,是继《阿胶质量规范》团体标准通过审核拟发布之后,有望成为我国拟发布的胶类中药又一个团体标准。
据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高学敏介绍,胶类药物在我国有2000年以上的应用历史,汉医方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有阿胶的治疗作用,“所谓胶类中药,实际上就是动物胶类药物,这类药物可以单独入药,也可以和其他药物配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公众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更加注重疾病的预防,胶类中药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
龟鹿药业董事长王学生介绍,胶类中药最常见的是阿胶、龟甲胶和鹿角胶。除阿胶外,鹿角胶、龟甲胶这两种胶类产品也具有原料价格高、生产工艺复杂等特点,市场上假冒屡禁不止。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阿胶生产企业42家,鹿角胶生产企业32家,龟甲胶生产企业18家。2017年,我国阿胶市场规模为395亿元,龟甲胶和鹿角胶的市场规模共40多亿元。
“完善胶类中药质量控制体系势在必行。”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苗明三指出,胶类中药的制造厂商较多,不同厂家的制备工艺及检验标准不同,直接影响其质量优劣。提取温度、时间、次数、水源和动物胶源的选择等,都将影响到胶类中药胶原分子的结构、物理性质及其胶凝情况,并最终对其质量产生影响,“需要对胶类中药的相关制备工艺标准进行完善统一,尽可能使胶剂的质量达到相对恒定。”苗明三说。
记者了解到,在2018年全国胶类中药质量控制及产业发展研讨会上,由中国中药协会主导,河南省药品检验所、龟鹿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起草的《龟甲胶质量规范》《鹿角胶质量规范》团体标准在立项审评中已获得了专家组的全票通过。
在本次论坛期间,中国中药协会组织召开了《鹿角胶质量规范》团体标准审查会。起草组根据市场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打击驯鹿和驼鹿掺伪造假的检验方法,经过专家组质询、讨论、确认并提出审查意见,最终经过专家的审议投票,此标准顺利通过会议审查,近期将推进协会理事单位发布审批流程。
在此次论坛上,中国中药协会联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检定所联合倡议发起了“保障胶类中药质量与安全的联合宣言”活动。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龟鹿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20家胶类中药主要生产、经营、应用企业的负责人共同发表宣言,承诺诚实守信、规范自律、质量为本、接受监督、共享发展等。
《中国医药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齐桂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