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流感去年冬季来势汹汹,今年春季可能会卷土重来。
2月27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例行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球公共卫生中心主任董小平称,今年3月份我国可能出现季节性流感“小高峰”,预计流行程度会低于去年冬天的流感疫情。
自2017年12月以来,各地相继进入流感季节性高峰,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和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既往三年同期水平,重症病例也比往年明显增多,一些地区曾一时出现流感药物短缺情况。
一般情况下,流感爆发季节相关防治药品市场需求大幅增加,拉动相关非处方药销售。据艾美仕市场研究公司(IQVIA)分析,2017年全球消费者非处方药支出为290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支出仍将持续增长。其中,感冒和流感药物(包括咳嗽/感冒药、润喉药和鼻减充血剂等)占全球非处方药市场22.5%的份额。
今年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时隔7年更新了《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明确推荐新一批抗流感病毒药物。其中,西药主要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中成药主要有金花清感颗粒、莲花清瘟胶囊等;儿童用药包括儿童抗感颗粒、小儿肺热咳喘等。
奥司他韦作为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抗流感病毒药,在抗流感药市场中独占鳌头。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药物综合数据库(PDB)数据显示,2017年前3个季度,抗流感药市场(奥司他韦、帕拉米韦、金刚乙胺、扎那米韦)中,奥司他韦销售金额占比高达92.53%(见图1)。
事实上,IQVIA《中国零售药店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第四季度销售额排名前20位的感冒咳嗽类产品中,有16个是中成药产品,西药产品仅占4席。也就是说,在零售渠道中,我国消费者更愿意选择用中成药来治疗感冒咳嗽。
广发证券分析师罗佳荣认为,中药为民族瑰宝,中成药在抗流感病毒中发挥出了一定功效,且因不良反应较少、耐药性低,受到中国患者青睐,在流感爆发期间不少中成药生产企业业绩提升。以葵花药业为例,2018年1月,该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01.63%,其中占公司营业收入近50%的小葵花儿童药品类(包括治疗发烧感冒、止咳祛痰、治疗厌食症、祛火清热四个亚类用药)较上年同期增长115.40%。
济川药业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产品,在今年1月份流感爆发期间的发货量也大幅提升。据济川药业生产部王洞川介绍,为确保此次流感期的药品供应,济川药业早在2017年12月就已着手布局。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疫苗。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力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因此建议每年流感季来临之前接种流感疫苗。目前,全球最常用的流感疫苗是灭活流感疫苗。
业界认为,未来流感的威胁还将长期存在,研制有效抗流感药物成为全世界共同的期待。对现有药物进行结构改造、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及寻找新的天然药物,将会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对于国内制药企业而言,未雨绸缪布局抗流感品种生产和产品供应链,方能满足市场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