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齐都药业推出高渗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
时间:2017/11/02  来源:中国医药报: :  

        日前,齐都药业研发申报的高渗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250ml:15g羟乙基淀粉200/0.5与18g氯化钠)获得了生产批件。该产品为高渗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国内首个获批的仿制药,为临床急抢救容量复苏提供了新选择。

        创伤急救中,容量复苏是关键  创伤急救中,由于创伤、失血等原因,需要及时补充和恢复丢失的血容量,使组织与器官的灌注得以迅速改善,这种液体治疗措施称为“容量复苏”。容量复苏治疗失败常导致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容量复苏是否成功,成为决定临床创伤急救胜败的关键。

        目前,容量复苏治疗方式主要分为等渗晶体、胶体和晶体胶体联用三种。其中,等渗晶体液起效快,但扩容持久性较差;胶体溶液扩容时间持久,但起效时间略逊于等渗晶体液;小容量复苏采用晶体与胶体联用的治疗方式,同时兼顾二者优点,成为容量复苏的新导向。

        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寻找更快、更持久的容量复苏液体。1984年,Nakayama等首先提出了用7.2%~7.5%(4ml/kg,成人约250ml)高渗氯化钠溶液静脉快速输注进行容量复苏的概念。

        30多年的临床应用证明,单用7.5%氯化钠注射液静脉输注,对于迅速恢复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小容量复苏”概念渐入人心。但由于钠离子进入机体后很快会渗透到组织间隙,导致其作用时间短。为解决上述问题,在高渗氯化钠溶液中加入胶体成分(如6%羟乙基淀粉、6%右旋糖酐等),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以延长扩容维持时间,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高渗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的双重作用机制  高渗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高渗高张溶液。在小容量复苏过程中,高渗氯化钠通过提高晶体渗透压,进行内源性液体转移,促进细胞间液及细胞液进入血管内,迅速有效扩充血容量和升高血压,改善患者肾功能并增加尿量,扩张毛细血管前小动脉,降低末梢血管阻力,维持组织和器官功能,改善患者休克症状;同时还可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活性调节免疫功能,限制失血及再灌注后所致炎症反应。羟乙基淀粉200/0.5凭借适宜生理的重均分子量(200KD)和合理的羟乙基化占比(0.5),拥有100%的扩容效果和较长扩容时间,能有效改善低血容量,维持胶体渗透压,延长细胞间液及细胞液在血管内维持时间,通过血液稀释而降低血液黏滞性,改善患者微循环血流。

        高渗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在低血容量性休克、中风、脑外伤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均显示良好效果。与普通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相比,前者可迅速起效,维持时间达30~60分钟,扩容效力为输入量的3~7倍,不良反应无差异,可显著提高患者存活率。

        2006年,齐都药业组建山东省血浆代用品工程技术中心,致力于血浆代用品的研发和质量提升工作。目前,该公司已经形成覆盖低端市场的羟乙基淀粉20氯化钠注射液、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右旋糖酐20氯化钠注射液、右旋糖酐40氯化钠注射液,覆盖高端市场的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专注“小容量复苏”的高渗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产品组合,同时自产相应原料药,涵盖了小容量复苏、手术扩容和改善微循环3个重要领域。

©  2014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14021139号

推荐使用IE8以上、Chrome、火狐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