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看好中国 勃林格殷格翰牵手北大创新研发
时间:2017/05/24  来源:中国医药报: :  

        5月16日,勃林格殷格翰(BI)和北京大学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该合作旨在共同推动早期科学创新,以填补多个治疗领域内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如心血管代谢疾病、肿瘤免疫,以及新的治疗方法如再生医学和基因疗法,以期带来更多同类具有突破性潜力的新药。

        “我们非常高兴能与站在生物医学研究前沿的北京大学科学家进行全面合作。与中国一所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合作,使我们从中国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蓬勃发展中受益,同时我们也将对中国的生命科学研究做出更大贡献。” BI高级副总裁、全球早期研究负责人Clive R. Wood博士表示,“与北京大学建立灵活的合作伙伴模式,能够让北京大学科学家与BI研究人员携手合作,共同推进前景光明的生物医学早期研究。” 

        战略调整 在华研发前移 

        2016年,BI在全球的净销售额约159亿欧元,其中研发支出超过30亿欧元,相当于净销售额的19.6%。2015年,BI宣布投入110亿欧元开展以外部合作为主的新研发战略,并在公司的五大核心治疗领域(心血管代谢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疾病、肿瘤、呼吸疾病)之外,成立了一个新的研发部门——跨边界研究(RBB)。RBB通过高效鉴别最前沿的医学和技术领域,及时发现大量尚未被满足医疗需求的疾病领域。通过探索研究新兴科学、新适应证和新技术,来补充该公司五大核心治疗领域,从而扩大研发机会。RBB目前重点研究领域包括再生医学、微生物和基因治疗等。 

        “在BI外部合作中,早期科研合作越来越重要。与北京大学的合作,是BI近年来在中国一系列成功项目的继续。2016BI与东南大学合作开发了治疗听力损伤的新型疗法项目。这两次合作的不同在于,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更长期,合作形式更多样,包括以具体科研项目为基础的共同研究、博士后奖学金、BI讲席研究员及年度论坛等。未来,BI将会与更多的中国初创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合作。”该公司RBB全球负责人Henri Doods博士说。

        “此次与北京大学合作,是BI在亚洲开展早期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中国市场潜力巨大,进行着全球最前沿的生命科学研究,掌握着同类第一的技术。中国的研发投入、核心学术论文发表情况与欧洲持平。中国研发界在寻找和开发新的靶点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这些新的靶点不仅使中国患者和医疗体系获益,也将支持我们的全球战略,加快推出应对全球未被满足的医疗挑战的解决方案。”BI中国公司业务拓展负责人刘蕾女士表示。 

        看好中国 投入持续加码 

        BI 1994年进入中国,致力于人用药品、动物保健和生物制药,2016年在中国的净销售额达41.02亿元人民币(5.58亿欧元)。其在华人药业务覆盖呼吸、心血管代谢、中枢神经、肿瘤等疾病治疗领域,是在华跨国企业中猪疫苗和禽用产品市场的领导者,被选为首批生物制药CMO试点企业。BI在中国的战略核心业务有医学和临床研究、动保研发、处方药、动物保健、生物制药合同生产等。

        从2013年起,BI将中国的需求纳入其全球研发策略的制订中,不断加强在中国的研发投入。据统计,2013~2016年,BI共有84项临床研究在中国进行,主要覆盖房颤卒中预防、呼吸系统、糖尿病、肿瘤等疾病领域,惠及32000多名患者。其主要产品包括适用于围手术期肺保护的药物沐舒坦针剂、治疗COPD的思力华、新一代吸入装置思力华能倍乐、用于房颤卒中预防的泰毕全、治疗二型糖尿病的欧唐宁以及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爱通立。肿瘤是BI在中国较新进入的领域,今年该公司推出了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吉泰瑞。 

        在中国的跨国药企中,BI是少数几家不断推出新产品企业之一。未来5年,该公司将要上市的药物有治疗高血压的Twynsta、达比加群特异性拮抗剂Praxbind、治疗二型糖尿病的Jardiance Jentaduoto,其中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产品尼达尼布,有望成为未来BI中国业务新的增长点。 

        近日,BI与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勃林格殷格翰中国生物制药基地正式启用,一期投资超过7500万欧元,第一条2000L一次性生物反应器生产线已正式投产。

        Clive R. Wood博士认为,中国的早期科学创新研发环境和时机都已成熟。当下,中国的生命科学行业已处于全球 “第一梯队”,中国有很多正在进入创新药孵化期的企业,有一流的技术,能够做到同行第一,可以发现一些新的适应证、新的通路、新的应用;中国的资金支持已经达到欧洲水平,接近美国;中国政府支持并且能够吸引更多的留学归国人才,他们有很强的学术背景,能够把他们在海外的经验带回来;还有,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现在中国已经跟欧洲水平持平;中国的药品监管制度,使得企业很容易在中国进行临床研究……所有这些因素,使得中国越来越具有吸引力。未来,BI将继续加大在华研发投资力度。

©  2014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14021139号

推荐使用IE8以上、Chrome、火狐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