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医护干预可提高早产儿母乳喂养率
时间:2016/06/13  来源:中国医药报: :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近期完成的一项“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母乳喂养质量改善”临床研究表明,医务人员的干预可使早产儿母乳喂养率大幅提高。

    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消化和健康发育,尤其是初乳,含有大量的婴儿所需抗生素。而2012年国内一项在15家医院进行调查的报告显示,我国早产儿的母乳喂养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住院早产儿母乳喂养率小于10%,这显然对患儿发育生长极为不利。

    据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主任曹云教授介绍,上述研究由该院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儿科系合作。2015年,该院以“出生后48小时内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且住院时间1周以上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共对211人进行干预前后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母乳喂养率从干预前的46.8%提升至干预后的74.3%,纯母乳喂养率从0%提高到23.7%;该研究结果还显示:通过干预除可大幅提高母乳喂养率外,还可显著降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风险和相关死亡率。

    据了解,造成母乳喂养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早产儿出生后常常需要住院治疗,母亲分娩后有“坐月子”习俗,导致母婴分离;很多早产儿因疾病或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母亲不能直接喂哺,需要使用泵奶器将母乳泵出并储存,然后再以胃管喂养早产儿,非常麻烦。曹云说,一些被调查的年轻父母称,放弃纯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是母乳不足,但经专家逐一了解后发现,属真正母乳不足的很少,主要原因还是缺乏科学喂养知识和技能。

©  2014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14021139号

推荐使用IE8以上、Chrome、火狐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