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我军首次开展冰冻血远洋“解冻”技术攻关侧记
时间:2016/04/25  来源:中国医药报: :  

    战争,往往意味着流血牺牲。然而,血液是人类生命绽放的“鲜花”。但是,一旦离开人体,这“鲜花”也只能昙花一现。

    16年前,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成立不久,韩颖副研究员成功借鉴美军的先进技术,首次使得我军实现红细胞在-80℃的条件下变成“冰血”保存10年的技术攻关,为战时及远洋长航条件下的血液储运提供了新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她又突破单袋血洗涤速度最快不低于4小时的技术瓶颈,利用自主研制的透析式冰冻红细胞洗涤机,将“冰血”的“解冻”过程缩短至60分钟以内,为抢救伤员赢得了宝贵时间。2013年,该所与海军有关单位共同合作,将冰冻红细胞洗涤技术列入“深蓝”计划,由韩颖带队在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上进行模拟演练,确定该项技术可在海上应用。

    201597日,孕育十几年的“冰血解冻”技术终于等来了它真正的实战演练,参加中马“和平友谊——2015”实兵联演,以及横跨太平洋访问澳大利亚、美国、墨西哥、秘鲁等7个国家的“和谐使命——2015”任务。这一次,带着“红色”使命走进“深蓝”的,是韩颖研究员的学生周建伟。

    据悉,此次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创造了历史上的4项第一:任务总时间最长,达到142天;航行时间最长,97天;航行距离最远,3.25万海里;航行范围最广,停泊89港,其中航经两大洋四大洲,穿越7个海峡,两过巴拿马运河,4次穿越赤道,两次经过5米以上的大浪区,持续两天以上的大风浪航行。而这样远洋长航及复杂海洋气候条件,正是冰冻红细胞洗涤技术难得一遇的实战检验平台。

    今年127日,周建伟圆满完成任务回到北京。当问到在那样狂风暴雨的条件下还能做实验吗?他立马瞪圆了眼睛说:“风浪间隙接着做啊!人晕着也得做!不过,人只要把精力集中在实验上,就感觉不那么晕了。好不容易才有了这次技术校验的宝贵机会,又带足了样本,实验量大,咱们院就我一个人参加任务,不抓紧时间抓住机会根本做不完!”

    通常4℃条件下的红细胞能储存35天左右,但由于舰船上的风浪、噪音、机械的振动频率等等都会造成红细胞的破损溶血,这就使得4℃的红细胞储存时长在海上大打折扣。周建伟此行还有一项重要实验任务,便是对舰船上4℃有溶血现象的红细胞利用冰冻红细胞洗涤机进行洗涤,而后检测洗涤后的红细胞是否可以再利用。实验结果证明,经过洗涤的红细胞可在海上延长数天的保存时长。尽管此项实验得到可喜的结果,但这仍然不能解决远洋长航条件下的血液储运问题,这就更加突显了“冰血”在海上作战时的重要性。

    在航行途中,保证冷冻链的完整则是影响“冰血”洗涤效果的一项决定性因素。周建伟说,这一系列实验结果都是在北京的实验室里得不出的,“实战”对科研成果的检验真的太重要了!他还对血库的安放位置极有感受,他指出,如果血库能放在与手术室同层的01甲层,这里最平稳,将来在战争中这样处理会更有效地为伤员提供血液保障。

    采访快结束的时候,我们问周建伟回到北京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他又一次瞪圆了眼睛:“赶紧把我从海上带回来的1000多个样品实验做完呀!”

    周建伟坦言,通过这次“实战演练”,他对军事科研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他的导师带领团队十几年磨一剑也就是为了能够将科研成果更有效地应用到战场上,保障战争中每一个战士的生命安全,“冰血解冻”技术实战检验的后续工作仍然会紧锣密鼓地进行下去。

©  2014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14021139号

推荐使用IE8以上、Chrome、火狐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