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胡文辉课题组设计与合成,由华南新药创制中心主导临床前研究,双方共同开发的抗阿尔茨海默病(AD)1.1类新药GIBH130及其片剂,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
目前,AD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临床上使用的药物主要为胆碱脂酶抑制剂(AChEI)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等。尽管这些药物被广泛地应用,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认知力,并不能治愈疾病,或延缓疾病的恶化进程。GIBH130作为神经炎症抑制剂,可以阻断β淀粉样蛋白等因素诱导的神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抑制脑内炎症因子的升高,减少神经元的损伤,从而阻止AD的疾病进程,缓解AD的症状。
胡文辉课题组于2006年启动该项目,开始构建神经炎症抑制剂的集中化合物库。在正大天晴药业的资助下,课题组于2008年获得了具有成药潜力的抗神经炎症抑制剂GIBH130。其后,在院内外各团队的支持与协作下,确证了GIBH130具有良好的体外抗炎效果,口服利用度好,易于透过血脑屏障,在注射Aβ淀粉酶、APP/PS1双转基因等多个AD动物模型上药效优越,在很低的剂量下即可达到多奈哌齐等一线临床治疗药物的效果。2012年,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与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共同就GIBH130开展临床前研究,于2014年完成后申报了新药临床研究。
不同于现有的AD治疗药物,GIBH130属于新机制、全新结构的神经炎症抑制剂,具有高活性、高生物利用度、安全性好、生产原料易得、工艺简单的特点。尤其是用药剂量低,预期患者每天只需口服1次(剂量1~10毫克),便捷有效。
目前,GIBH130已在多个国家/地区申请专利,并获得美国、日本、德国3个国家的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