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就批准了默克公司的丙肝二联复方Zepatier(Elbasvir/Grazoprevir)联合或者不联合利巴韦林,用于治疗基因1型以及基因4型的丙肝患者。此消息一发,美国的丙肝直接抗病毒(DAA)用药市场又变得热闹起来:吉利德公司的Harvoni(Sofosbuvir/Ledipasvir)、艾伯维公司的Viekira Pak(Ombitasvir/Paritaprevir/Ritonavir与Dasabuvir),再加上默克公司的新复方,美国的丙肝用药市场可能稍显拥挤。
抗丙肝药物研发在国外虽已进入尾声,而在国内却才进入“战国”时代,然而竞争格局与美国相比,可能并不相同。
国外企业:临床研究赶进度
外企中最早开始在国内对丙肝口服用药布局的,当属勃林格殷格翰与强生公司,但这两家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勃林格殷格翰的单药Faldaprevir(BI201335NA)和Deleobuvir(BI207127)分别于2011年和2013年就已在国内申请了临床,奈何在2014年结束的Ⅱ期联合用药SOUND-C3临床试验中,两者联合加利巴韦林对于美国以及欧洲的1b患者持续病毒应答率虽达到95%,但对于美国的主要基因型1a患者,效果却实在一般。除此之外,Gilead的Havoni已经于2014年年底上市。因此,面对基因型1a患者药效不佳及Gilead的强势竞争,勃林格殷格翰重新评估在丙肝领域的研发前景后,在2014年6月宣称放弃对该领域的全面研究。由此,该公司不仅没有在美国继续开发上述两个单药,在内国申报的先机也丢失殆尽。
在第1代NS3/4A抑制剂Boceprevir与Telaprevir上市之后,强生好不容易研究出了第2代NS3/4A抑制剂Simeprevir,并于2013年在美国上市。但好日子没过多久,吉利德的Sofosbuvir上市。强生还未缓过神来做DAA联合,Harvoni紧接着又上市。虽然Simeprevir2013年在国内就已申报临床,但现在被单在那里着实有一点尴尬。据悉,强生最近又买了3个丙肝项目,旨在开发用药时间更短、全基因型的三药联合方案。但是,强生能否抢跑吉利德的全基因型方案,还未可知。
在这几家外企中,当数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对丙肝药物的布局最为全面:3个单药与联合复方全部在国内进行申报,已经批准的两个单药Daclatasvir与Asunaprevir已经开展了两个联合用药的临床研究。从2015年7月所公布的临床方案来看,他们已经将原本Asunaprevir/Daclastavir联合用药24周的方案,改为12周的方案,缩短了两药联合用药时间,以保证尽早上市。而三联复方的方案也于今年1月被批准,与吉利德的Harvoni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虽然在美国艾伯维的四联复方比Harvoni后上市,但在国内是第一个获批的DAA复方,2015年9月开始进行临床试验,周期12周,按照目前的进度应该快结束。第一个DAA复方上市的先发优势不言而喻:不用打针只用口服,并且治疗周期比原来干扰素方案缩短一半,所以其研发需要分秒必争。
再将目光转向Sofosbuvir片及其复方。咸达数据显示,2013年8月,艾伯维在国内申请Sofosbuvir片的临床试验(IND),2014年9月申请Harvoni的临床试验,2015年6月申请Velpatasvir/Sofosbuvir复方的临床试验。吉列德在国内的日子明显没有在美国逍遥自在,Sofosbuvir不仅需要防止各大仿制药厂商的狙击,二联复方Harvoni也要面临与艾伯维及百时美施贵宝的正面交锋。
目前,各大厂商都已经在国内布局就位,而新晋药物Zepatier的东家默沙东的申请却始终没有在国内出现。
国内企业:联合开发抢先机
为了让国人用上口服的抗丙肝药物,国内药企也各显神通。在没有现成DAA联合方案在手的情况下,最重要的就是:联合!
咸达数据显示,东阳光的NS5A抑制剂依米他韦,于2014年11月获得临床批件,在临床试验登记平台上可查到Ⅰ期试验均已完成,然而单药毕竟无法与各大外企抗衡。今年2月,该公司与台湾公司太景医药签署合作备忘录,进行依米他韦与伏拉瑞韦的合作,以此开发本土丙肝DAA联合用药。太景医药的伏拉瑞韦已经于去年10月申报临床试验,按照目前国家食药监管总局(CFDA)新政的批准速度,推测年中两者进行联合用药将被批准。
除了与东阳光合作之外,太景医药早已经在大陆市场布局。咸达数据显示,该公司的1.1类新药奈诺沙星于2006年就已经在国内进行新药申报,现已授权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销售。目前,奈诺沙星已经在生产检查阶段。一旦批准生产,太景医药可能会是台湾第一家在大陆拿到新药证书的厂家。而丙肝的合作会如何开花结果,我们拭目以待。
比东阳光稍后一些获批的厂家为银杏树。咸达数据显示,其塞拉瑞韦于去年4月获得临床批件,Ⅰ期临床的3个试验也是完成状态。
而现在研发DAA用药组合稍稍落后的是与四川大学合作的常州寅盛。咸达数据显示,其NS5A抑制剂福比他韦去年7月进行临床试验申报,由于为“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所以审批尤为迅速。但另外一个药物,根据报道可能还处于临床前研究。以目前各个厂家临床试验的进度而言,常州寅盛再想要弯道超车,机会可能较小。
除以上厂家之外,也有报道称,北京凯因自研了NS5A抑制剂,并于去年申报临床。目前,在咸达数据中,找到疑似这个项目的KW-136,目前还处于审评阶段。
此外,也有国内企业声称自研却是外购“洋人货”的:
正大天晴公司,2013年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以色列公司BioLineRX花费3000万美元重金买回临床前丙肝项目BL8030,创下业内临床前化合物交易新高。但之后一直没有动静,异常低调。2015年中旬,咸达数据显示,该公司申报了两个1.1类的新药。如果该公司还没有放弃在丙肝领域的争夺的话,推测这两个新药中有一个便是BL8030,但只是单药申请,且仍在审评阶段。
歌礼制药,DAA联合用药疗法的两个化合物都是舶来品:ASC08其实是从罗氏公司买回来的NS3/4A抑制剂Danoprevir,另一个NS5A抑制剂ASC16也是从美国小型研发公司Presido买回来的。其中,ASC08已经于2015年9月获得CFDA批准,目前正在开发单药联合利巴韦林/干扰素方案,与此同时等候ASC16批准之后再做联合方案。ASC08一天两次给药,还需另外加利托那韦提高化合物暴露量,到底未来临床联用的药效是否能达到歌礼预期的高度,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