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专家提出“代谢性炎症综合征”新概念
时间:2016/02/21  来源:中国医药报: :  

      我国专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代谢性炎症综合征”新概念,并建议将伴有 4 个代谢性疾病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患者诊断为代谢性炎症综合征,这有利于寻求异病同防、异病同治方案,以改善预防和加强治疗。这是从近日在上海举行的全国代谢性炎症综合征与整合医学高层论坛上传出的信息。
  提出这一新概念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专家、复旦大学内分泌糖尿病研究所所长胡仁明教授介绍,以往代谢综合征概念涵盖高血压、糖尿病等,但这一概念过于宽泛。代谢综合征概念不利于厘清发病机制。如今把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肥胖归集于“代谢性炎症综合征”,是因为这4种疾病看似各不相同,实为存在聚集、同存并发现象,就像是一根藤上的4个瓜,解决问题还应从“藤”入手。
  胡仁明介绍,代谢性炎症综合征是在10多年研究和临床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提出的概念,依据之一还在于近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与7家医院对470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合作研究结果:糖尿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高达80.6%、肥胖占61.7%。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达57.7%。数据显示,目前全球70%的人群死亡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该病与糖尿病、脂肪肝、肥胖等密切关联。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住院患者中,代谢异常者占76.9%,其中糖尿病占52.9%。此外,75%的肥胖和糖尿病患者伴有脂肪肝。
  胡仁明进一步分析说,按照代谢性炎症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糖尿病患者中代谢性炎症综合征的检出率高达96.2%;而按照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其检出率仅57%。代谢性炎症综合征评估冠心病的灵敏度比代谢综合征高得多。提出“代谢性炎症综合征”的重大意义在于有利于治疗,当你有了一个“瓜”,比如患有糖尿病,就要想到可能有其他“瓜”与之共存,尤其要筛查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以便早期诊治。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专家组发现,极化使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两极分化,并使其性质相对于原来状态有所偏离,如人体巨噬细胞极化,是导致上述4种疾病的关键步骤。巨噬细胞入侵血管内膜,吞噬胆固醇形成泡沫样细胞,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巨噬细胞侵袭胰岛、脂肪细胞、肝脏组织,由此分别参与了2型糖尿病、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动物实验还表明,过度表达诱导炎症的因子,可同时引起数个代谢性危险因素,导致肥胖、脂肪肝、糖耐量异常。但一旦给予抗炎治疗,这些危险因素可得到适当改善。以糖尿病治疗的一线用药二甲双胍为例,实践发现,它非但能降糖、减重、缓解脂肪肝,还可明显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  2014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14021139号

推荐使用IE8以上、Chrome、火狐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