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科技是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定海神针” 2015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京举办
时间:2016/01/18  来源:中国医药报: :  

    本报讯  112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15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京举行。来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们,对“食品安全法”、“转基因”、“红肉、加工肉制品致癌”等12个食品安全热点进行了科学解读。

    据悉,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食监三司的支持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2015年全年对27个食品安全热点问题进行了跟踪与解析。其间,55位食品及营养领域的权威专家参与其中。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教授介绍,2015年食品安全热点的解读具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所选的12个食品安全热点,近80%源自新华网、中国经济网、南方周末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提议;二是专家对热点问题的解读,是在全年对27个热点舆情跟踪的原有基础上形成的,是以“科技界共识”回应媒体与消费者的“共需”。从这27个热点反映的整体趋势看,食品安全的关注热点已从2013年的原料污染与恶意造假转向微生物污染与营养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解读专家的邀请上,除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等众多食界权威专家参与外,还根据当前“互联网+”时代的舆情特征,邀请了在新媒体上有较大影响力,且专业素质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及多位营养界的权威专家,在保持强大阵容的同时,注重食品与营养学的学科交叉,以及“老、中、青”三代科学家的活力。

    此外,会上还梳理了2015年十大食品安全微信谣言。本次活动同时作为中国科协“科普中国”2016年开年重点活动之一,主办单位邀请了近60家媒体参会,通过现场微信方式与媒体互动,以食品安全科普信息化的方式,为公众答疑解惑。

©  2014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14021139号

推荐使用IE8以上、Chrome、火狐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