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6日,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导、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药品监管科学大会(2018)”在京召开。本会会长吴宁一、常务副会长任文霞、副会长兼秘书长金辉、副秘书长兼研究院主任罗文华、副秘书长王水荣、研究院副院长周双林等赴京参会。
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会长邵明立致开幕词,提出了会议主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认清新形势、探索新规律、适应新体制、抓住新机遇、助推新发展,努力为提升我国药品质量安全和监管科学化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大会邀请了近40位药品监管、医药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带来数十场精彩纷呈的主题演讲和互动交流,紧密围绕“新时代如何发展药品科学监管,助推健康发展”核心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作了题为“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发展机遇与任务”的主题报告。他建议,加强中医药临床优势评价,注重生产技术及装备革新,加强中药制药技术升级,同时加快建立以一致性为核心的优质中药基药评价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相关人员对当前我国医药创新发展相关政策进行解读时介绍,目前我国对医药创新发展的政策更加有利,行业监管持续强化,医改政策不断完善,财税金融政策予以支持,成效初步显现。
国家医疗保障局医疗组牵头人熊先军梳理了药品价格、招标采购和国家医保支付政策的主要问题。他指出,目前医改过程中有诸多“新”“老”问题需要关注、研究和明确,比如出厂、流通、零售等环节的医药价格,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医保支付标准等概念差异和关系,以及政府在医药招标采购中的职能定位等。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法制司负责人刘沛介绍了目前药品监管法规修订情况,明确修改主要围绕满足公众用药需求,保证安全性、可及性,解决监管突出问题,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念,从完善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改革临床试验管理制度、优化审评审批程序、完善上市后监管要求,进一步明确上市许可持有人全生命周期法律责任,强化科学监管的理念和制度。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院长李波、原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品审评中心主任许嘉齐分别针对国内外药物毒理学研究进展、创新药优先审评原则与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阐述。国家行政学院胡颖廉副教授分享了“新时代中国特色药品监管科学理论初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试验中心主任崔一民教授就国际视野下的临床试验设计进行了分析讲解。
本次大会还设立了药品科学监管论坛、医疗器械科学监管论坛、药品包材辅料科学监管论坛三个分论坛。来自国家药监局、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药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将分别针对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原料药、辅料和药用包装材料共同审评制度,ICH指导原则在中国的转化和实施,以及进口医疗器械在中国上市后监管新思路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